在全球变化和高强度人类活动双重胁迫背景下,华东师范大学空间人工智能学院资源与环境(测绘工程)立足长三角地区,以测绘科学与技术理论为指导,以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为依托和基础,以“3S”技术综合集成为支撑,通过对地理国情监测、GNSS高精度导航定位、环境遥感、夜间灯光遥感、地球系统模拟等进行研究,不断探索和寻找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对地观测与导航的理论、方法与对策。目前本学科承担并完成数十项国家重大、重点项目和企事业单位项目,科研成果得到社会各界肯定。在环境遥感、夜间灯光遥感、地球系统模拟、GIS理论、高光谱遥感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这些研究既解决了本学科的科学难题,又为生态环境承载力的解决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培养目标
1.人才的基本定位 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爱国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身心健康,具有家国情怀和使命感。面向学科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培养具备进一步深造潜力,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备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测绘科学学科后备人才。
2.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掌握测绘科学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同时较为全面了解、熟悉测绘学科的前沿领域与前沿研究方法,在测绘科学的二级学科领域具有良好的积累,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担负专业技术工作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好的专业外文文献阅读、开展相应工程技术的能力。
专业特色
围绕学科整体发展方向,测绘工程硕士的培养主要是解决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及相关工程部门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的矛盾,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高层次测绘工程技术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通过与行业及企业的联合培养,测绘工程硕士研究生应掌握所从事测绘工程领域的坚实基础知识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主要为遥感信息处理、地理信息科学、地信和遥感的项目管理和实施),以及解决测绘工程问题的先进研究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通过地理大数据、人工智能、遥感智能处理等前沿技术解决工程领域的问题,具有承担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如在国土空间规划、地理国情监测、土地调查、自然资源管理、交通导航领域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创新能力。